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忘语文学网 > 美文同人 > 成就孩子一生的做事本领

成就孩子一生的做事本领

张振鹏 著

美文同人连载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本领,那孩子到底应该具备哪些本领呢?父母到底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本领呢?这是本书要回答的内容。本书从“责任是做事成功必备的品质、自立奏响孩子人生路的凯歌、自信决定孩子一生的行动力、有目标才能让伟大理想起航、毅力是成功做事的素质保证、积极铺就孩子人生奋进之路、沟通创造孩子人生无限精彩”等七大方面,全面阐释了“成就孩子一生的做事本领”这个主题,有案例,有方法,是父母培养孩子本领的最佳教材。

主角:   更新:2023-08-08 00:2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的美文同人小说《成就孩子一生的做事本领》,由网络作家“张振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本领,那孩子到底应该具备哪些本领呢?父母到底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本领呢?这是本书要回答的内容。本书从“责任是做事成功必备的品质、自立奏响孩子人生路的凯歌、自信决定孩子一生的行动力、有目标才能让伟大理想起航、毅力是成功做事的素质保证、积极铺就孩子人生奋进之路、沟通创造孩子人生无限精彩”等七大方面,全面阐释了“成就孩子一生的做事本领”这个主题,有案例,有方法,是父母培养孩子本领的最佳教材。

《成就孩子一生的做事本领》精彩片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中国)顾炎武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中国)梁启超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练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美国)亚伯拉罕·林肯
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英国)维克多·费兰克
【亲子故事】
“委屈”的杨扬
杨扬是个淘气的孩子。有一天,还没有到晚上放学的时间,他就哭着回到了家,是学校里的一位叔叔把杨扬送回来的。于是,杨扬的妈妈就问学校里的这位叔叔:“您能告诉我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叔叔说:“放学前小朋友们排队,可是杨扬根本就不好好站队,总是这边走走那边跑跑的,结果不知怎么,就和他的一个同学发生了冲突,他们开始争执,最后便扭打在了一起。于是,杨扬的班主任批评了他几句,结果,他就哭了起来,还跟班主任老师吵着说:‘这不是我的错!我根本就没有打他!’”
杨扬的妈妈向叔叔道了谢,然后拉着杨扬进了家门。
“杨扬,跟妈妈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妈妈看着两眼红红的杨扬问道。
“是我不小心撞了张昊一下,我发誓我不是故意的,结果张昊就使劲儿地推我,然后我才踢了他一脚,张昊就哭了,老师就开始批评我了。”杨扬脸上挂着两行泪珠,补充说道:“是他先推的我!”
听杨扬说完,他的妈妈基本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弄清楚了,她语气平和地问杨扬:“杨扬,你仔细想想,难道你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没有!不是我的错!我又不是故意的,是张昊先推的我!”
“好,现在我现在问你,如果你遵守老师说的话,好好按照老师的要求排队,不乱跑的话,你还能不小心撞到别人吗?如果你没有撞到张昊,张昊还会推你吗?”
杨扬开始默不做声了。
“杨扬,现在你再仔细想想,难道你真的一点责任都没有吗?要记住,你是一个男子汉,千万不能把什么责任都推到别人的身上!遇到事情一定要仔细想一想,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对你,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
最后,妈妈对儿子杨扬说了一句话:“杨扬,你得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妈妈才会喜欢你啊!”杨扬用力地点了点头。
拆亭子的故事
查尔斯·詹姆斯·福克斯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在英国政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当福克斯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打算把花园里的那个又小又旧的亭子拆掉,再重新建造一座大一点的亭子。当小福克斯知道父亲要拆小亭子时,他非常好奇。于是,小福克斯对父亲说:“爸爸,我想亲眼看看工人们是怎样将亭子拆掉的,你让人拆亭子的时候一定要通知我哦!”。小福克斯的父亲同意了。
说来也巧,小福克斯要离家到外地几天,所以他再三央求父亲等他回来后再拆掉那个小亭子。福克斯的父亲敷衍地说了一句:“好吧!你去吧,我们一定会等你回来以后再拆亭子的。”于是,小福克斯高高兴兴地外出了。
过了几天,小福克斯办完事情回家了。当福克斯回到家中,他却发现旧亭子早已被拆掉了,小福克斯心里非常难过。吃早饭的时候,小福克斯小声地对父亲说:“爸爸,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呀!您不是答应我回来再拆那个小亭子的嘛!”
福克斯的父亲听了也感觉很奇怪,说:“不算数?什么不算数啊?”原来老福克斯早已忘记了自己几天前说过的话。听到儿子的话后,老福克斯前思后想。最后,他决定向儿子认错。他找到了小福克斯,认真地对他说:“孩子,是爸爸不好,爸爸错了!爸爸应该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于是,老福克斯再次找来工人,让他们在原来旧亭子的位置上,又重新盖起了一座和旧亭子一模一样的亭子。然后,当着小福克斯的面,老福克斯让工人们再把“旧亭子”拆掉,以此,老福克斯表示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后来,老福克斯总是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一点比万贯家财更为珍贵!”小福克斯也从父亲的言行中学会了很多东西,这些都为他以后在政界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感悟责任】
责任心是重要的做事品质
责任心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对于日后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以及家庭幸福都有巨大的帮助。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社会在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也在不断提高,所以,作为人才素质重要体现的责任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才选择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在,随手翻阅一下报纸招聘广告,随时浏览一下人才网站,我们随时都可以发现,几乎在所有的招聘单位,都将责任心作为对招聘人员的一项重要要求。因为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首先需要的是具有责任心的员工。员工一旦有责任心,他才会去努力工作,企业也才会有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孩子责任心的培养,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未来的事业成功、家庭生活的幸福。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曾说过,一个人必须有责任感,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一天就得做好一天,你不知道它会在以后的路上给你什么样的帮助。谁都可以成为成功者,只要你保持自己的责任感。
齐瓦勃出生在美国的乡村,他几乎没有受过什么像样的学校教育。一个偶然的机会,齐瓦勃来到一个建筑工地打工,这个建筑工地归钢铁大王卡内基所有。从踏进建筑工地的那一天起,齐瓦勃就有一种使命感、责任心,他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要为公司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正是有这样一种使命感、责任心,所以当别人在抱怨干活儿多挣钱少而消极怠工的时候,齐瓦勃仍旧非常敬业,他独自热火朝天地干着,并在工作当中默默地积累着建筑经验,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自学着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工友们都在闲聊,只有齐瓦勃一个人躲在工地的一个角落里静静地看书。恰巧那天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开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然后又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勃当上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身为总经理的齐瓦勃,每天都是最早来到建筑工地。这被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天才的工程师兼合伙人琼斯发现了,当时当琼斯问齐瓦勃:“你为什么每天总来这么早呢?”齐瓦勃回答说:“只有这样,当有什么急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耽搁。”琼斯非常满意地点点头。
后来,琼斯发现齐瓦勃具有超人的工作热情和管理才能,于是毫不犹豫地提拔齐瓦勃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厂事务。两年后,琼斯在一次事故中不幸丧生,齐瓦勃便接任了厂长一职。几年后,齐瓦勃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再后来,齐瓦勃终于自己建立了大型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了非凡的业绩,真正完成了他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到大企业家的成功飞跃。
齐瓦勃一直认为,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种使命感、责任心,要时刻想着为企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私事一样做好。不可否认,促使齐瓦勃从一名建筑工人成为公司董事长的因素可能很多,但他的责任感也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责任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品质,对于孩子来讲,责任心能够让孩子以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所以,具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能以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能以友好的方式与同伴相处,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周围发生的事情。
国内外有关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天才少年之所以聪明,是他们往往比平常儿童有更多的责任心,从而促进这些孩子认真思考、有效学习。所以,责任心是导致天才少年学业突出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具有这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因为这是优秀孩子必备的素质。
让孩子做有责任心的人
可以这样讲,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责任心也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需的。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他是缺乏理想的,是没有灵魂的,他只想索取,不想付出,因为他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应该在社会中、在家庭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中只能应付别人,但同时也是在应付自己,他会注定一生无成、一事无成。只有积极主动地担负起他应该担负的责任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CCTV《实话实说》栏目曾做过一期节目,节目中的特约嘉宾讲述了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有一次,他到瑞士访问。在一个洗手间里,他听到隔壁小间里一直有一种奇特的声响。由于这声响时间过长,而且也过于奇特,因此不觉中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于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通过小门的缝隙向里探望。然而,就是这一看让他惊叹不已。原来,小间里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刷机构。他向前一问才知道,是这个小男孩上完厕所以后,因为冲刷设备出了问题,他没有把脏东西冲下去,因此他就一个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计地想修复那个冲刷设备。而他的父母、老师当时并不在他的身边。
这件事令这位嘉宾非常感慨: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强烈的负责精神,可以说这种负责精神已经渗透到了小男孩全身的每个细胞。从这个负责任的男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家庭教育是多么的成功。
无独有偶,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国内某著名高校浴室里,许多水龙头的水在哗哗地流着,在里面洗澡的有很多同学,正在进出浴室的也有很多同学,他们却没有一个人过问。后来,一个韩国留学生进来后,什么也没说,就把所有多开的水龙头都关掉了。什么原因呢?是责任,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
面对这些,我们想到了什么呢?想到了做人必须要有责任心,必须让我们的孩子有这种责任心。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还要对关爱他的爸爸妈妈以及老师负责。孩子也是社会的一员,所以,一定要让他学会对国家、对社会负责。那么,就要让孩子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使他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瑞士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已经做到了,要让孩子向他学习。
一个负责任的人,面对责任,无论大小,他都不会推卸,因为他知道负责任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责任也是一种付出,负责任的人在付出的同时会感到快乐,这种快乐会让我们的心胸豁然开朗,会让我们冷静,让我们成熟。
梁启超说:“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于我自己打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责任感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孩子责任感的培育,要让孩子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培养方法】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为、承诺等,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责任感的培养可以帮助孩子远离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有助于孩子理解、体谅别人、疼爱别人,也有利于培养孩子自治、自理能力,有助于孩子关爱社会,担负重任,从而促使孩子做一个对社会、民族和国家负责任的人。另外,孩子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将来工作的成败与生活的质量。如果想让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要让孩子现在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自己。
但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随着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们大都只关注孩子的智力和身体发育,而忽视了孩子责任感的教育。这些孩子从小都生活在父母、长辈的百般呵护下,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是小花朵。这样一味地宠爱、娇惯孩子,不仅对于他们日后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而且从眼前来看,孩子就已经产生了一些诸如做事不认真、条理性差、生活草率、目中无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骄傲、任性、自私、甚至粗暴、反抗、没有同情心等缺点,甚至还引发了忧郁、厌世、无聊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试想,如果让这样的孩子投身到未来竞争与合作并存、机遇和挫折同在的社会中,恐怕没有不被淘汰的。
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让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那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1.做孩子学习的榜样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一样的道理,如果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有责任心,要有对工作、对家庭、对家人、对自己的责任心,树立直接的榜样,要做敢负责任的爸爸妈妈。
我们对自己的言行是否负责,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要想让孩子有负责任的人格品质,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全面负责任才行。
要知道,孩子在和别人接触过程中表现出来了好多责任心的表现,首先会是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所在生活中,我们一方面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影响。
总之一句话,就是我们应努力要求自己做有责任感的好父母,好公民,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办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
2.要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要忽略孩子身边发生的日常小事,小事往往会对孩子责任心的养成发挥巨大的作用。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每天都会遇到许多小事,我们一定要善于抓住这些点滴小事,因为正是这些小事给孩子们提供了培养责任心的机会。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去锻炼。
比如,孩子年龄小一点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吃饭,自己拿凳子,吃完自己盛饭等。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不习惯,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这些事,我们多做点,让孩子学着做。注意,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学着做,我们一定不能越俎代庖,等时间一长,孩子就学会了。慢慢地,孩子做起这些小事来就会比较自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放手让他们多做一些事。如:自己穿衣服、洗手帕、整理卧室等。只有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这些小事都是他的责任,他必须自己完成。由此,孩子的责任心就会慢慢形成。
另外,大部分孩子一遇到不好的事情,总希望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无论怎样都不愿积极主动地承担。这些孩子总是千方百计寻找客观原因,很难从自身找原因,总是认为这些事都该由别人来承担。
孩子形成这种性格绝非偶然,也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是从小就养成的。是我们没有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所引起的。
这样的场景我们经常见到,我们自己也亲身经历过。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不小心在家里的客厅里走路摔倒了,哇哇的哭起来。这时候大部分父母立即走上前去,甚至是跑过去,赶紧扶起孩子。如果孩子还哭的话,大人就会心肝宝贝似的护着孩子,并用力拍打地面或沙发为孩子解气,而且振振有词地说:“我打你这个破地板,你这个坏东西,是你把我们宝宝摔倒了。好了,宝贝儿不哭了,妈妈打它了。”这时,孩子可能真的不哭了,但这种教育方式却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投下了阴影,埋下了不负责任的种子。因为孩子会认为自己的摔倒或失败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别人造成的,是别人的责任,跟自己无关。
如果我们是一个称职的家长,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然后,要给孩子总结为什么会摔倒,并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再走几遍。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明白摔倒的责任归自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是中国古代先贤的经验总结。孩子从小学会做小事,长大才能做大事;从小知道为小事负责,长大才能主动为大事负责。
所以,我们作为孩子的首任教育者,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品质。这样,孩子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有所作为,并能愉快舒畅地生活!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让他养成习惯,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杨欣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上小学三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他想吃橘子,于是吵着要正在厨房里做饭的奶奶为他拿橘子并剥皮。当时奶奶正忙得脱不开身,说:“欣欣,奶奶忙着呢,你自己拿吧!”这时杨欣感到很“委屈”就开始大吵大叫,然后又坐在地上大哭大闹……
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娇惯溺爱孩子的例子。吃橘子自己拿自己剥皮,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为什么却要别人代劳呢?孩子吃橘子剥皮是谁的事情呢?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有人说,一个什么都“甩手不干”的孩子,一定是不会有健全的责任感的。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就得注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要让孩子处处替承担自己以应该承担的责任。
开始的时候,需要我们给孩子明确他的责任范围,比如在家中,哪些事情该孩子自己做,又有哪些事情可在我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等等。一旦孩子明白了他的责任,我们就要放手交给他来做。注意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设定不同难度的责任范围。
下面这位五岁半孩子的父亲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做家长的学习。
萌萌正在上幼儿园大班,最近她在学习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萌萌渐渐迷上了植物,因为她觉得那些小花小草实在是太漂亮了,于是便苦苦地哀求爸爸给她买一盆鲜花。
爸爸同意了萌萌的请求,趁周末带着萌萌到花卉市场买了一盆小花。爸爸希望萌萌看到小花生长的整个过程,并且希望萌萌能够自己照顾它。于是,爸爸和萌萌约定,由萌萌负责照顾鲜花,并负责给它浇水和施肥。
最初的几天,萌萌非常兴奋,每天都非常耐心地给小花浇水,还根据日照的情况,不断挪动花盆的位置,并在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地画出鲜花生长的情况。
萌萌的爸爸看到她这么有责任心,心里非常高兴。可是,没过多久,萌萌的爸爸发现小萌萌给花浇水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甚至好几天都不给小花浇水,当然,她也不在本子上做生长记录了,似乎她已经把养花的事都忘得一干二净了。结果可想而知,小花开始枯萎了。再过几天,鲜花很可能就会死掉了。
一天,晚饭过后,萌萌的爸爸把她叫到放置那盆花的阳台,看着盆花说:“萌萌,这几天你给花浇水了吗?”萌萌低着头,低声说没有。爸爸问她为什么没有。萌萌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爸爸心平气和地问:“当初,我们在买这盆花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呀?由谁负责照顾这盆花,给它浇水施肥呢?”萌萌开始沉默不语了。
随后,爸爸告诉萌萌那盆花是多么地伤心和悲哀,因为她原来美丽的叶子已经变得枯黄,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而这都是因为萌萌没有对它负责任。萌萌听完爸爸的话后,使劲地点点头,她向爸爸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一定会对那盆花负责的,要好好照顾它。以后的日子里,萌萌每天坚持给花浇水。不久,小花又恢复了往日漂亮的颜色。
从萌萌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即使孩子明白了他的责任范围,即使我们放手交给他去做了,我们也要要“监督”孩子的行为,而不能采取“不管不问”或“无所谓”的态度。否则,只会让孩子刚刚学会的一点责任心慢慢消失,滋长孩子的不负责任,从而使孩子缺乏责任心。
日本也有教育专家建议在孩子的书桌上面装饰一盆鲜花,让孩子自己在给鲜花浇水、施肥与自然接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耐心与爱心,并将这种情感转移到对待其他人与事物上。事实证明,这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好办法,但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监管”。
另外,孩子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让他明白,一个人光做好自己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帮助其他人做事。在家中,孩子是家庭的一员,他就有责任协助家人做一些家务事;在学校,孩子又是班集体的一员,他就有责任协助老师或同学做一些班集体的事。只有这样,孩子将来才可能更好地为社会尽责,因为孩子也有社会性,终究是社会的一员。
4.让孩子体验做事的自豪感
生活中,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弄明白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了该做的就应该受到表扬,相反,做了不该做的就要受到惩罚。
有一位10岁的小女孩,她负责倒垃圾已经5年时间了。她5岁的一天,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小女孩的父母为了支持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培养她倒垃圾的责任感,对她倒垃圾的事情给予充分肯定,并予以表扬,说她勤快、能干。她的妈妈还经常当着小女孩的面在外人面前称赞她,引起人们对小女孩的赞誉。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并最终把这项劳动看成自己的一种责任。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体验到做事的自豪感有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方铭的妈妈要求他洗完澡后把换出来的衣服自己放进洗衣机,可8岁的方铭却经常忘记。于是,妈妈让他记下洗完澡后该做什么事,以便提醒自己。从那以后,方铭再也没有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他的母亲也为此经常表扬他,方铭也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所以,当要求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不妨向方铭的妈妈学习,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那样,孩子就会为记得提醒自己而沾沾自喜,为自己能够按照爸爸妈妈的要求做好而感到自豪。如此一来,孩子就会慢慢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另外,我们家中的许多事也应注意听取孩子的意见,这样可以让孩子体验到一种家庭生活的参与感。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如果在布置房间时采纳孩子的意见,让他们也参与策划,孩子就会有体验到被尊重的感觉从而产生一种自豪感,而且他们愿意主动担负起整理保护的工作。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受尊重而乐于帮助我们,进而培养了责任感。
5.教孩子关心他人
关心他人也有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因为关心他人就是责任感的具体表现。要让孩子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和家庭开始。我们应该要求孩子主动关心家里的老人、病人和年幼的弟弟、妹妹,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在家庭生活的磨练中形成责任感,进而上升为对家庭、对父母以及对社会负责。
另外,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做点事,带孩子参加居民区的卫生、绿化劳动,鼓励孩子学校做好值日工作等等。在这些有意义的活动的实际锻炼中,孩子会逐渐感受到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就会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只有对家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的人,才会对他人、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
有这样一名公交车司机,他在上班的时候猝发心脏病,但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将他所驾驶的公交车安全停靠到马路边,并打开了车门。然后,司机说了句“难受”,就趴在了方向盘上,失去了意识,随后停止了呼吸。
这是一位负责任的司机,是一位可敬的司机。他这个社会芸芸众生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员,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到的是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保护全车乘客的安全。所以说,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牢记责任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承担起责任。
事后,当记者采访这位司机的家人的时候,家人都说他对孩子、对爱人、对父母都特别关心。
6.让孩子明白行为后果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无论事情的结果是好是坏,只要是孩子独立行为的结果,就应该引导并鼓励孩子勇于承担责任。我们一定替孩子承担后果,否则,容易给孩子提供逃避责任的机会,淡漠孩子的责任感。
很多年前,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表示自己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可以先借钱给你,但一年后你必须还我。”
从此,这位男孩为了挣足钱还给父亲,一到周末、节假日,他便外出辛勤打工挣钱。半年后,他的努力终于了换回了美元,把钱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必须让孩子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养成可贵的责任心,才能独立应付生活的考验。
行为心理学认为,在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惩罚虽然使人感到痛苦和厌恶,然而必要的惩罚是有价值的,因为它对孩子责任心的养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
我们也要知道,惩罚不是体罚,而是一种教育手段,是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愧疚,学会自己承担责任。
前些年有一部美国家庭喜剧风靡全国,这部剧叫做《成长的烦恼》,剧中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叫本,他往往使出一些连大人都难接的怪招,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忍俊不禁。在这部剧中,美国人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方式方法得到了充分展示。一个冬天,本为了达到自己买玩具的目的,假扮成一个小乞丐,博得了邻近居民的同情,于是别人都给他钱,他用这些钱买了喜欢的玩具。但是当他父亲得知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这是在愚弄别人,让本必须马上改正错误。要知道,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天气,本的父亲带着他走街串巷,向好心的邻居退款并取得了原谅。当深夜回到家里,本已经是累倒在他父亲的肩膀上。
教给孩子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须知,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有一个孩子骑车非常鲁莽,结果有一次将一名同学撞伤,伤者住进了医院。孩子的父亲多次买东西到医院探视,并护理伤者。但是这位父亲却只批评几句孩子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了让孩子对自己的过错负责。假如这位父亲带着孩子一同看望受伤的同学,并让他也抽出一定的时间护理伤者,让孩子对自己的过错担负一点责任的话,那他一定会深刻地认识到:正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给伤者造成了这么大的痛苦,以后再也不能冒冒失失了。这样,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起了孩子的责任感。
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说:“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
茨格拉夫人说到做到。一次,她的儿子从学校回家比平常晚了半小时,茨格拉夫人对此表示充分的理解,但是,她也明确地告诉儿子:“你玩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半个小时,这个时间我们可要遵守。”这样,就让儿子意识到了自己晚回家的后果,他就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有时候,做父母的内心也会在爱与公平之间摇摆犹豫,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借口而一味地迁就他的喜好,让他逃避责任。孩子如果没有按规定整理好他的书柜,那么面对他喜爱的电视节目,我们也只能做出很‘遗憾’的决定。
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过错的后果,并为此负责。

7.要让孩子履行承诺
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一旦许下的诺言,就要尽力去履行。自己承诺了别人的事情,即使不情愿做,也必须认真对待,这既是对别人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
另外,我们注意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尽可能照此执行。实在做不到,也应该给孩子解释清楚,有条件的话,尽快将没有兑现的诺言补上。这看起来像是小事,可如果我们总也不兑现自己的诺言的话,孩子便不会再听信父母的话,因为他们会觉得父母在欺骗他们。当然,也不会有责任心的形成了。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中国)陶行知
能自立者必有骨气也。有骨则可藉以行立,苟无骨,虽百师友左提右携,其奈之何?
——(中国)李贽
子女中那种得不到遗产继承权的幼子,常常会通过自身奋斗获得好的发展。而坐享其成者,却很少能成大业。
——(英国)弗兰西斯·培根
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美国)戴尔·卡耐基
【亲子故事】
要自己去打江山
李嘉诚是香港杰出的企业家。长期以来,他特别支持内地的公共事业,历年累计捐款已达4亿多港元。最近,他又设立2亿港元的中西部教育基金,帮助中国西部改善目前落后的现状。
李嘉诚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在教子成才方面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他非常重视对孩子品性和人格的培养。他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抓得特别早,也就是进行了早期教育。
在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方面,李嘉诚确实下了一番苦功夫。他教育两个孩子不要依靠父母来生活,而应该是依靠他们自己的努力,通过刻苦学习为以后的事业打下自己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练就一身立足于社会的高超本领。
他还教育儿子在生活上不能讲求奢华,一定要克勤克俭;在事业上一定要诚信经营,名誉为上。他也特别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不要有占任何人便宜的想法,而要时刻考虑对方的利益。
两个孩子只有八九岁时,李嘉诚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商业思维。他让孩子参加董事会,一方面让他们列席旁听,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就某些问题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李嘉诚的心血没有白费,通过参加董事会,两个孩子在取到了父亲以诚信取胜的生意经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段生活的经历为他们的未来事业添加了成功的砝码。
最终,两个孩子没有辜负李嘉诚的期望,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很快,他们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毕业后,他们向父亲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要在父亲的公司里任干出一番事业。然而,另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李嘉诚却断然拒绝了。这下,兄弟俩都愣住了,他们说:“您不会是在开玩笑吧,这么多公司还安排不了我们的工作吗?”而李嘉诚却说:“别说我只有你们两个儿子,就是有20个儿子我也照样能安排工作。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有足够的资格到我的公司来任职。”听了这些话,兄弟俩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把他们推向社会,让他们在社会的风雨中成长,锻炼成才啊!
于是,兄弟俩到了加拿大,一个开设了地产公司,另一个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李嘉诚经常打电话询问他们俩有什么困难,如果有的话,他可以帮助解决。但是,兄弟俩总是说:“困难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自己解决,感谢爸爸的关心。”其实,兄弟俩对父亲的为人非常清楚,他只不过是随便问问,并不是真的想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即使他们真的要父亲帮助解决困难,父亲也不肯帮助的。这样的父亲似乎“冷酷”得不近人情,但两个孩子却很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他们兄弟俩凭着从小养成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正是李嘉诚的“冷酷无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强之路,陶冶了他们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
高尔基教子自立
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高尔基有个儿子叫马克西姆,非常聪明伶俐。马克西姆很小就跟着妈妈侨居在法国巴黎。虽然远离儿子,但高尔基还是会抓住一切机会对儿子进行自立教育。
8岁那年,马克西姆开始在妈妈的帮助下动手给爸爸写信。经过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的艰难过程,最后,他终于把信寄给了父亲。高尔基收到儿子寄给他的信后,心里非常开心。他赶紧拆开信,边读边笑,还情不自禁地夸奖儿子是个“好汉”,将来说不定能成为作家、诗人。
随后,高尔基给儿子回了一封信。他以诙谐而又严肃的口吻说:“看了这封信爸爸很高兴,但我猜这封信不会是你自己写的吧!孩子,你一定要自己试着独自给我写信,并亲自把它寄给我,这样爸爸就会更高兴的。所有的事情都应自己动手来做,要学会自立,不要强迫别人为你着想,当然也包括不要让你的妈妈帮忙……”
马克西姆读着爸爸的回信,暗下决心:今后一定不再让妈妈帮忙,我要学会自己动手给爸爸写信。
3年时间很快过去了,马克西姆也成了一个11岁的大男孩。那时的他开始用心回忆自己小的时候跟爸爸妈妈去找戈巴托甫卡避暑的情景,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寄给了高尔基。高尔基接到信后,马上又给儿子回信:“你不妨在课外为自己,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去练习写作,要给自己写各种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日常感想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很有趣的。我在你这样的年龄,就这样练习写作、记日记了,正因为如此,我才成就了今天这样的成绩。”
儿子马克西姆没有辜负高尔基的希望。1918年,马克西姆第一次随军用列车前往西伯利亚征粮,他把沿途观感记录了下来,完成了一则生动活泼的文学速写。文章记录了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年代,西伯利亚农民在苏维埃政权领导下建设水电站的故事,受到了苏联广大读者的好评。
【感悟自立】
自立是强者的必备素质
自立就是自我生存的意识和能力,自立包括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也是现代人追求的心理品质。简单来说,自立就是不依赖别人、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做事的精神品质。在当今时代,一个人必须具备自立的意识和能力,这是社会的要求牧业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人一旦具备了自立的意识和能力,就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就能把握机遇,更好的发展自己。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诗人陶行知写过一首《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可以说,这首小诗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自立做了最精辟的解释。用陶行知自己的话说:“……写这首诗,志在勉励青年打破依赖性,不再做那贪图享福之少爷小姐。”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一对夫妇晚年得子,欣喜万分。他们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就一直这么娇宠着他,什么事也不让儿子做。结果,儿子长大后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俩要出远门,怕儿子饿着,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告诉他饿了就吃。可是,等他们出远门回来,儿子还是饿死了。原来他们的儿子只知道吃脖子前面的饼,而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
当然,这个故事可能被演绎了,但寓意深刻警人。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又能有什么用?没有自理能力,只能是父母的负担、社会的负担。但是,我们现在有些父母的确在做这样的事情。因为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任性、依赖性强是他们共有的“独生子女综合症”。因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什么也舍不得让孩子干,孩子的日常生活自然就会严重依赖大人,造成孩子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自立也就根本谈不上了。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立是强者的必备素质。一个人要想在竞争日益的社会上立足,就一定要做强者,做生活、工作的强者,二要做强者,就必须要自立。
有一个年轻人,想到城里去找一份工作。可是到了城市后,他发现城里没一个人瞧得起他,因为家庭的贫困,他没有读多少书,当然他也就没有那个让人看得起的文凭。于是,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忽然,他想起了当时一位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他想:“我得给他写一封信才能消除我心中的忧伤。”
信很快写好了,在信中他向罗斯倾诉了命运是怎样捉弄他的,对他是如何的不公。在信中,他还特别提到:“如果您能借一点钱给我,我会先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份好工作。”
信寄出去了,年轻人开始在旅馆里等待罗斯的回信。几天过去了,他在用尽身上的最后一分钱后,将行李打好了包准备离开。就在那时,旅馆老板递给他一封信,信正是他盼望的银行家罗斯回复的。但是,并不像年轻人想象的那样,罗斯在心中没有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而是给他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在浩瀚的海洋中生活着很多鱼,那些鱼之所以能在水中游弋,是因为它们都有鱼鳔。但是,有一种鱼却没有鱼鳔,这就是鲨鱼。按照常理来说,没有鱼鳔的鲨鱼来说是不可能在海里生活下去的。因为没有鱼鳔就会造成它们行动的不便,就会很容易沉入水底,在海洋里只要一停下来就有可能丧生。但是为了生存,鲨鱼只能不停地运动。很多年过去了,鲨鱼因为不停的运动而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并成为同类中最凶猛的鱼。
最后,罗斯在信中写道:这个城市就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拥有文凭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却很少。而你现在就恰恰是一条没有鱼鳔的鱼……
那晚,年轻人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一直在想银行家罗斯的回信。然而就在一瞬间,他改变了主意。第二天,他跟旅馆的老板说:“只要给我一碗饭吃,我就可以留下来当服务生,一分钱工资都不要。”旅馆老板看到眼前这个如此便宜的劳动力,便很高兴地留下了他。
10年后,他的财富令全美国人羡慕不已,而且他还娶了银行家罗斯的女儿,他就是石油大王哈特。
所以,我们应该学习那条没有鱼鳔的鲨鱼,鲨鱼从生存到优秀再到卓越,是它们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拥有了自立自强的品质。
其实,有时候阻止我们前进的不是贫穷,而是优越。所以,成就孩子成为强者的往往不是优越的环境,而恰恰是困境和磨难。同样,阻碍孩子发展的通常不是贫穷,而是太多的拥有。
孩子需要自立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希望孩子做前者,那么就需要让孩子自立。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让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
先看一下西方国家是怎样教育孩子自立的吧!
在瑞士,父母同样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重培养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为的就是不让孩了成为无能之辈,成为社会和国家的负担。比如女孩长到十六七岁,也就是初中毕业刚毕业,她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女佣人,为期一年左右,一般是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学会寻求独立谋生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很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学习。因为瑞士有两个语言区,分别是德语区和法语区,所以一个语言区的女孩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区的人家当佣人。当然,也有相当多的孩子还要到英国学习英语,学英语的办法同样是到人家当女佣人,同时学习语言。这些孩子在掌握了3门语言之后,就会到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这样,孩子在社会中需要的自立能力就培养出来了。要知道,在瑞士这个国家有一种观念,人们认为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是没有出息的人,是可耻的人。
在美国,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孩子的开拓精神,使孩子能够成为一个自立的人。美国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特别注意让他们通过实际劳动来亲身体会和认识劳动的价值。比如他们会让孩子亲自动手修理、拆装摩托车,也让孩子到外边参加劳动。在美国,即使是富家子弟,也一定要自谋生路。农民家庭的孩子除了分担家里基本活计,像粉刷房屋、除草以及简单的木工修理以外,还要到外面做杂工,干体力活,如冬天帮人锄雪,夏天替人割草等。
在德国,家长从来不包办代替孩子自己的事情。从小就教育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德国的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承担家里的一些义务劳动,比如要为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责任感,最终还是培养了孩子的自立能力。
同是在东方,日本教育子女的方式与中国也不一样。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日本的父母就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他们还特别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比如全家人外出旅行时,每个人都会承担自己的责任,自己的背包自己背,孩子不论多么小都不例外。孩子在上学以后,就要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外面打工挣钱。上大学后,他们一般都会勤工俭学。跟美国一样,有钱人家的孩子也一样,都需要自己挣学费。
相比之下,我国的许多家庭,特别是富裕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过度地保护与过多地照顾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据上海的一份针对小学生自立能力的问卷调查,37%的小学低年级孩子不会穿衣服,30%的孩子不会扫地;63%的高年级孩子不会做简单的饭菜,57%的孩子不会钉纽扣。
其实,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思想和方法上存在着差异。
发达国家的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大多持“放”的态度。他们认为,孩子来到人世后,就应该有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立的品格,就应该尊重孩子的行为选择,父母应该顺其自然地给以帮助,而不能越俎代庖地拔苗助长。
而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多持“管”的态度,认为生养子女的父母管教孩子是自己的天职,养不教父母之过也。以这种思想为指导表现出的家教,就是从小到大事,事无巨细地包办孩子的许多事情,结果,未能让孩子自立起来。
【培养方法】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在全国最大的高教园区之一、某市大学城,有数百名“陪读父母”,他们或者因为子女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或者担心子女在学校谈恋爱、玩游戏而耽误学业——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陪读父母”的存在至少说明了目前部分大学生的自理和自立能力让父母放心不下。另外一点,在这个时候,父母还不给孩子自立的机会而甘愿做“陪读父母”,可见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何等的“沉重”!类似这样的报道很多,令人深思。
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独立生活。我们也知道孩子不可能孩子一直留在我们身边。可是现在,有太多未成年的孩子缺乏自立能力,因为他们没有尝试社会中的酸甜苦辣,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已经是非常习惯了。
那么,为人父母者到底应该怎样去爱孩子,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呢?
要让孩子自立,首先我们要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要给孩子长大的机会;然后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还应该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激发培养孩子自强的性格。另外,不要给孩子留钱财。
总之,我们要学会对孩子的教育有一个适度的“放”,要相信,孩子会在我们的“放”的过程中成长、成人、成才,会在“放”中自立,成就一个好孩子!
1.帮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首先要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否则,孩子就会在人生路上丧失很多机会。有个学生考取了出国留学生,但这名学生一想到出国后没人给他洗衣,没人照顾他的生活就感到特别无助、恐惧,最后,他竟然放弃了出国机会。
某市少工委曾对1500名中小学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其中74.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有51.9%的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只有13.4%的学生偶尔做些简单家务,情况实在令人堪忧。
就以上数字,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生活上依赖父母,可以想象,有些孩子可能已经形成了依赖型人格。这样,从小处讲是影响了个人的前途,从大处说则是影响一代人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可以设想,一个处处依赖父母、依赖别人,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他人身上的人,怎么可能会有大的作为呢?
?依赖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孩子独立人格的完善,制约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从而阻碍孩子自立能力的发展。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让孩子依赖父母,让孩子也明白,父母跟不了他们一辈子,他自己一定要学会自立,学会独立生活。我们要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在平时,我们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逐渐地学习整理书包等。孩子在独立地料理生活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会发现依靠自己也能解决很多问题。另外,让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孩子尝到独立解决难题的甜头,他的依赖行为势必逐渐地减少。在引导孩子独立地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要把握好“度”,否则,孩子的难题总也解决不了的话,孩子就会有一种挫折感,这样可能会削弱他们的独立行为。
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陶铸就教育女儿陶斯亮不要依靠“祖荫”安身立命。
陶斯亮大学一毕业就去看望正在广东从化开会的父亲陶铸。她一见到父亲,就滔滔不绝地说起了电影、戏剧、文学等等。父亲陶铸越听越不高兴,最后脸色阴沉地问:“你怎么不谈谈医学,说说自己的学业呢?毕业后打算做什么?”
“我毕业总考核的成绩平均都有95分呢!”女儿陶斯亮得意地说。
“考核成绩并不能代表你的真才实学,当然更不能说明你将来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医生。”父亲陶铸严厉地说。
女儿又说:“我不想搞临床,那样太没意思。我想搞病理生理,可是又怕做不出突出的成绩,担心没有发展前途,所以,我打算先试一下,不行就再改行。”
“哼!”父亲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三心二意、缺乏毅力、怕吃苦、没有恒心的表现,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一事无成。我看你呀,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女儿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于是哭了起来。她本以为父亲会来哄她,但父亲并没有理她。
她想到了自己上大学的前夕,父亲曾对她说:“亮亮,我们相依为命,爸爸很爱你,爸爸只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对人民有所作为的人。我相信你不会辜负爸爸对你的期望的。”可是如今,自己大学毕业了,怎么能这样朝三暮四呢?难怪父亲生气了。
陶斯亮终于忍不住了,她走进父亲的房间:“爸爸,我错了。”
“嗯,知道错就好。”父亲陶铸说:“亮亮,爸爸苦口婆心劝告你,严格批评你,甚至发脾气,只是希望你能成为一名好医生。你既然立志做个革命者,首先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否则干革命只是一句空话!”说到这里,陶铸点起一支烟,接着说:“亮亮啊,爸爸是靠不住的,最后还是要靠自己。要知道,无论是哪个阶级的后代,都不能靠祖荫安身立命,那样是毫无出息的。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懂得啊!”
陶斯亮听了父亲的亲切教诲,激动地说:“爸爸,你放心,女儿决不辜负您的期望,一定立志做个有出息的人。”后来,陶斯亮一直从事医学工作,直到1987年。
2.让孩子明白,一切要靠自己
有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拿破仑有一次外出打猎,他刚走到一条河边,就听到一个落水者在大声呼救。拿破仑见他在水中使劲扑腾,但就是不往岸边来,于是,他马上举起猎枪瞄准落水者说:“喂,你要是再呼救,而不向岸边爬的话,我就开枪打死你。”那人听了,吓得竟然忘记了自己不会游泳,用力向岸边游来。经过多次挣扎,那个落水者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爬到了岸上。
一上岸,他便气愤地责问拿破仑:“为什么你见死不救,还说要开枪打死我?”拿破仑从容答道:“要是我不吓唬你,你自己还不照样在水中淹死。现在你至少懂得一个道理:一切要靠自己。”
“一切靠自己”是一句简单的话,但同时也是一个简单的道理,而我们做父母的却没能让孩子明白。现实生活中,经常看见这样的场景:每当刮风下雨,学校门口就排起了长蛇阵,家长们个个向校园里张望,手里拿着雨具、衣服。这真应了那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动物界有这样一个场景:善于奔跑的非洲猎豹在捕住猎物后,不是立刻将其咬死,而是有意识地将它放生,然后驱赶小豹追赶逃命的猎物。如果小豹追了一会儿便停下来,母豹会毫不留情地撕咬小豹,直到小豹再去追猎物为止。
不难看出母豹的良苦用心,这样对待小豹,完全是为了小豹着想,让小豹明白,要生存只能靠自己,要学会捕食,这样便能学会生存。这给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提了一个醒,应该让孩子学会生存的本领,学会自立。
3.给孩子长大的机会
作为父母,给予孩子真正的爱,就是要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大胆地放开手,给孩子长大的机会,让他自己长大,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正如中国现代新闻记者、政论家邹韬奋所说,“凡是儿童自己可以干得来的事情,总是让他们自己去干,看护或教师至多在旁指导或看着,决不越俎代庖,这是要从小就养成他们的自立的精神。”
如果我们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事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做,所以就必须为孩子做这、做那,那么孩子可能就因此没有“长大”的机会了。
有一位母亲为她的儿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问题专家寻求解决的办法。于是,这位母亲和心理问题专家的对话开始了。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穿衣服系扣子的时候,把扣子系错位了,从此之后,你是不是就没有再给他买过带扣子的衣服了?”那位母亲很惊讶,然后她点了点头。
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切菜的时候,切破了手指,从此之后,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进厨房了?”那位母亲更惊讶了,连忙说是。
专家接着问:“孩子第一次洗自己的衣服的时候,整整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还没有把衣服洗干净,然后你就嫌他笨手笨脚了,对吗?”这时,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还是说了一句“是”。
“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你又尽全力动用了自己的权力和关系,为他找到了一个让很多人都羡慕不已的职位,是这样的吗?”专家又问道。
这位母亲更惊愕了,她终于忍不住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凑近专家问:“这些您是怎么知道的呀?”
“从那个系错的扣子知道的。”专家回答说。
这位母亲问:“那以后我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在他没有钱时,你给他送钱去;在他要结婚的时候,你给他准备好房子;当他生病的时候,你带他去医院。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关于其他的,我也就无能为力了。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从一开始,你就没有给孩子一次让他长大的机会,现在已经来不及了。”专家最后说。
这位母亲和专家的谈话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其实,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这是我们做的父母辛辛苦苦亲手为孩子挖掘的,因为我们过分庇护孩子。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也就丧失了自立能力。
发达国家的孩子从小就不依靠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雪天还穿着少许的衣服在雪地里爬,大人们却一点也不心疼,天长日久孩子的自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会了如何在社会中生存。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我们放开手,给孩子一个长大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在天空中翱翔,在风浪中成长,学会走好前进中的每一步。
4.多鼓励孩子
要让孩子变得自立,就要求我们记得时刻鼓励孩子,让孩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要勇往直前,不卑不亢。当然,也需要我们对孩子有耐心,让他做一些从未尝试过的事情,多接触一些社会活动。
另外,孩子在自立方面取得了进步,我们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信心,这样孩子才能继续一如既往地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形成孩子自立与父母鼓励的良性循环,进而让孩子实现真正自立。
5.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要让孩子吃点苦、遭点磨难,这是为了磨砺他的意志,陶冶他的情操,丰富他的阅历,当然,更有利于培养他的自立能力。吃苦教育也是锤炼孩子的独立人格。
杰奎琳的第一任丈夫是美国总统肯尼迪,第二任丈夫是世界船王奥纳西斯。
尽管杰奎琳扬名天下、家财万贯,但她仍不能容忍儿子约翰日后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花花公子,她决定要把儿子打造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为此,在约翰11岁的时候,杰奎琳就把他送到了英国一个岛屿上的“勇敢者营地”去接受训练。在那里,约翰学会了爬山,还学会了驾驶独木舟和帆船,这些都锻炼他刚毅果断的独立人格。
在约翰13岁时,杰奎琳又送他到美国东北部缅因州的一个孤岛上去学习独立生活的技能。这种技能训练非常艰苦,在20天的训练中,不给食物只给一加仑水、两盒火柴和一本在野外如何谋生的书。训练过后,约翰的自立能力又提高了很大一截。两年后,当约翰15岁时,杰奎琳再送他到非洲肯尼亚的荒野里自求生存。
当约翰中学放暑假时,杰奎琳还把儿子送去参加“国家户外学校”为期70天的训练。随后,她又送约翰参加和平队赴危地马拉从事地震救灾工作,以此来更进一步强化约翰的独当一面的才能。
应该说,约翰自幼就是一个羞怯、自卑、依附性强、优柔寡断的孩子,但正是在他母亲杰奎琳的锤炼独立人格的家教观念下,他成长为一位理智节制、积极向上、自信潇洒而又圆通练达的青年。
在布朗大学毕业后,约翰先在印度工作了一段时间。3年后,他入读纽约大学法律系。后来,约翰顺利成为曼哈顿一名检察官,在打赢6场官司之后毅然辞职。1995年9月,约翰成功创办《乔治》杂志,任董事长。
可能我们没有杰奎琳那么富有,但我们却异常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几乎可以答应孩子的任何要求,但孩子却不答应我们的要求。孩子在学习上不下功夫,在生活上不能自理也不愿意自立。我们也可能没有让孩子接受独立生活技能训练的想法,但即使有的话,想想孩子会同意吗?
我们对孩子的这种妥协,带给孩子的将是什么?是一个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成为一个好吃懒做、依赖性强的孩子。
看看杰奎琳的教子之道,想想孩子未来的发展,是否也该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呢?
其实,强者都是磨练出来的,也就是吃苦教育。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也与“吃苦教育”分不开。4岁的时候,邓亚萍每天要捡上万个球。年龄再稍大一点,她的家人对她就更为严格。她的父亲邓大松在球台上画上一个点,规定邓亚萍的每个球都要落在这点上……这简直就是折磨。但是,邓亚萍挺过来了,历尽艰辛后终于成为世界冠军。
如果当初没有邓大松近似残酷的训练,会有今天的邓亚萍吗?如果当初邓大松怜爱女儿,那世界乒坛还会出现这样一位奇才吗?天下父母谁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只有为孩子准备好一切才是爱吗?不是的。只有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孩子才能学会独立,才能让他们学会生存,才能“自立”于社会。
6.激励培养孩子自强的性格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道德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原因之一,它激励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的拼搏奋斗,改革进取。
当今社会是开放竞争的社会,我们的孩子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因此,要让孩子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时代变革,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孩子在激烈竞争中摔打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要轻易放弃。
洪占辉,一个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母亲离家出走的困难日子里,他用强烈的责任感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一边照顾生病的父亲,一边抚养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弃婴”妹妹。从读高中起,洪占辉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整整十几年。在被评选为“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他说:“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劣势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洪占辉很有骨气,是新时代自强不息的典范。
法国的罗曼·罗兰说:“凡是天性刚强的人,必定有自强不息的力量。”要让孩子明白,只有在波折与浮沉之中,人生才能得到历练,才能走向成熟。
另外,我们要清楚一点,自强是让孩子在艰难困苦面前不气馁,不失望,而不是让孩子变得事事要强,时时要强。
7.不要给孩子留钱财
瑞典伟大的化学家诺贝尔说:“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但是当今有不少父母,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的父母,不是想方设法教育子女发奋读书,努力工作,而是千方百计为下一代积累钱财,留足了物质,贫乏了精神。其实,早在我国汉朝时,有识之士就已认识到:给子女留钱财,如果子女有德有能,适足损其善;要是子女无德无能,则会增其恶。总之,给子女留钱财,有弊无利。
要教育孩子自立,不给孩子留钱财也是一条不错的途径。古今中外名家名人教子各有其术,而不留钱财给后代是大多数人的共同点,因为他们知道,不给孩子留钱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民族英雄林则徐,不给子女留钱财,却留下这样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把全部财产捐给自己在国内办的集美学校,先生对子女回国安家作了如下规定:每人每月发给25元生活费。
革命先辈张闻天把组织归还的冻结存款和补发的工资4万余元让妻子刘英全部交给党组织,他在病床上还再三嘱咐:千万不要留给孩子。罗荣桓元帅临终前嘱咐他的老伴林月琴:“我死之后,分给我的房子,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房子里去,不要特殊。”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身后留给子女的只有87元钱。
国内的商界精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一位亿万富翁曾在媒体上公开声明:“我要办世界一流的企业,最后把企业交给国家和社会,决不留给自己的孩子。我不是做秀,是发自肺腑。”某知名企业“当家人”与妻子商量后认为不能留给子女太多财富,否则会“坏了他们”,一家人分别在法律文书上签了字,同意捐献出这位“当家人”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还有一位富商妈妈与自己的5个孩子签订了《不继承财产协议》。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原先打算给自己的孩子留下1亿美元,后来他修改遗嘱,改为每人留下1000万美元。
其实,让孩子拥有一种天生的金钱优越感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纵有钱财万贯也不要让孩子活在我们的羽翼下。要让孩子明白:金钱的获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钱也是会用完的;有价值的财富要靠自身的努力去积累;积累财富的过程或许比财富本身更有价值。
要把做人的道理和生存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这是给孩子的最大的财富,是人世间最好最完美的财富。一旦孩子拥有了这一份珍贵财富,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事业就后继有人,而且将来可以放心地把庞大的财产托付给孩子,家族的荣耀和企业的辉煌也可以继续下去。
因此,奉劝天下为父母者,给孩子留才不留财,要教育自己的后代从小就要自立自强,回报社会。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中国)徐特立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着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苏联)高尔基
自信,这是一切伟大事业的创立者所必须具备的首要品质。
——(英国)塞谬尔·约翰逊
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英国)索洛雏契克
【亲子故事】
自信的杰克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任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带领“百年老店”通用电气全面进行大刀阔斧的企业改革,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开辟疆土,这些都显示了他非凡的领导才能。同时,杰克·韦尔奇也创造了20世纪的商业奇迹,他被誉为世界第一经理人。
杰克·韦尔奇出生在美国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既不算穷,也不算富。父母结婚16年后才有了这个独生子。他的父亲是个工作狂,每天都早出晚归,所以培养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母亲的身上。
与其他母亲不一样的是,杰克的母亲对他的关心和教育更体现在提升他的能力与意志品质上,她要求儿子一切都要从自信开始,一定要努力学会主宰自己的命运。杰克有一个先天不足之处,就是口吃,如果是一般的不够明智的父母,可能会不经意中让孩子为这个先天缺陷感到自卑,甚至连自己也感到难过。但她却变这种不利为一种激励,她对儿子说这算不了什么缺陷,甚至还表扬他:“虽然你有点口吃,但这正说明了你聪明爱动脑,你想的比说的快些罢了,所以,下一步你需要让你的嘴巴也和你的大脑一样快,这样你就更棒了。”这些话无疑给杰克带来了极大的自信。
结果,略带口吃的毛病并没有阻碍杰克的发展,也没有影响他的自信。而在实际生活中,当人们注意到他有口吃这个缺陷时,反而对他产生更多的敬意,因为一个有这样缺陷的人竟然能在商界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这不得不令人佩服。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部总裁迈克尔甚至开玩笑地说:“杰克真行,我真恨不得自己也口吃!”
杰克从小就非常喜欢运动。尤其热爱打曲棍球,他经常和同学到其他城市参加比赛。别的孩子出远门父母都要陪着,可杰克的母亲很早就把儿子当大人看待,她总是让儿子独自去参加比赛,因为杰克对自己早已信心百倍,根本就不需要大人陪了。
杰克在中学的成绩应该是可以保证进入全美最好的大学的,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只能进入麻州大学读书。开始他感到非常沮丧,不想上学,想来年再考。但母亲却鼓励他就上麻州大学。杰克进入大学不久,原先的沮丧变成了庆幸。他说:“如果当时我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那我就会因为入学成绩较差而被昔日的伙伴们打压下去,永远也不会有出头的那一天,然而这所较小的州立大学,却让我获得了更多的自信。事实证明,母亲让我进麻州大学是非常明智的。”
后来,杰克·韦尔奇果然成了麻州大学最顶尖的学生,这为以后的事业成功奠定了基础。
真正相信自己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有一个关于推销的系列全日制培训课程,课程的主讲教师是梅里尔先生,著名的推销员齐格也参加了这个培训课程。
培训结束后,梅里尔先生把齐格留下说:“你有许多能力,你可以成为一个非常不起的人,甚至成为一个全国优胜者。我绝对相信,如果你真正投入工作,真正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冲破一切困难并最终获得成功。”
说实话,齐格在细细品味了这些话后,他惊呆了。这其实与齐格当时的处境有关,一旦理解了他的处境,才有可能意识到这些话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
齐格回忆,当他还是个小男孩时,因为长得很小,即使在穿得最多的时候体重也没超过120磅。上学后,他从五年级开始,放学后和周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运动方面也不是很活跃。另外,他胆子也很小。他说自己是一个从小镇中出来的小人物,最大的希望就是回到小镇上过一年赚5000美元的生活,他的自我意识仅限于此。而现在却突然有一个他尊敬的人对他说‘你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激动不已!
值得庆幸的是,齐格最终相信了梅里尔先生,他开始把自己当成优胜者并真正像一个优胜者一样思考、行动。于是,他真的就是一个优胜者了。
齐格后来说:“梅里尔先生并未讲授很多的推销技巧,但在那年年底,我在美国一家?有着7000多名推销员的公司中,销售成绩列第2位。第二年,我成为全州报酬最高的经理之一,再后来我就成为了全国最年轻的地区主管人。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梅里尔先生的培训分不开,是他给了我足够的自信。”
齐格在遇到梅里尔先生后,并没有获得一系列全新的、实际的推销技巧,也不是他的智商提高了多少个点,有的只是梅里尔先生让他确信自己有获得成功的能力,并给了他目标和发挥自己能力的信心。如果齐格不相信梅里尔先生,不真正相信自己的话,梅里尔先生对他就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
【感悟自信】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不是孤芳自赏,不是得意忘形,更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自信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大凡自信的人都能战胜自己、告别自卑、摆脱烦恼,从一次次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中肯定自己,不断创造生命的亮点,成就事业的辉煌。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相信自己,那么,一切困难都将不会是困难的。因为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而必备的、重要的心理素质。”
基恩博士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他常常对人讲这样一个故事:
很多年前,有几个白人小孩在一个公园里正玩得高兴。那时,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小车进了公园。白人小孩一窝蜂地跑了过去,每人买了一个,然后放飞。随后,他们兴高采烈地追逐着那些在天空中的飘舞的色彩艳丽的氢气球。
与此同时,一个黑人小孩正蹲在公园的一个角落,只是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在嬉笑,而不敢和他们一起玩,因为那些孩子都是白人,而他却是黑人。他没有信心与白人小孩一起玩。
很快,白人小孩高兴地打闹着、嬉笑着跑到别的地方去玩了。当他们的身影消失后,黑人小孩才怯生生地走到卖氢气球的老人的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可以卖一个气球给我吗?”
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一下他,温和地说:“当然可以。你要一个什么颜色的?”
那个黑人小孩鼓起勇气说:“我要一个黑色的。”
老人满脸沧桑,他用惊诧的目光看着小男孩,然后给他拿了一个黑色的氢气球。黑人小孩开心地拿过气球,然后小手一松,黑气球就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黑色的气球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升起,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黑人小孩的后脑勺,亲切地说:“孩子,你要记住,气球之所以能够升起,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对一个人来讲,成败也不是因为种族和出身,最为关键的是心中有没有自信!”
黑人小孩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点点头,高兴地走了。其实,那个黑人小孩便是基恩博士自己。
只有成为一个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怀有一颗自信的心,才能真正沉浸在生活当中,并最终实现自己的意志。
有个美国小男孩头戴球帽,手拿球棒与棒球,全副武装地走到自己家的后院。“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打击手。”他满怀自信地喊完后,便将球往空中一扔,然后用力挥棒,但却没打中。他毫不气馁,继续将球捡起,又往空中一扔,然后大喊一声:“我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打击手。”他再次挥棒,可惜这次仍然是落空。他愣了半晌,然后仔仔细细地将球棒与棒球检查了一番。之后他又试了一次,这次他仍告诉自己:“我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打击手。”然而他的尝试还是挥棒落空。于是,他又开始了抛球、挥棒的动作,并大声喊道:“我真是世界上一流的投手。”这次,他成功了。
还有另外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聚精会神地在画图,老师看了在旁问道:“这幅画真有意思,能告诉我你在画什么吗?”????
“我在画上帝。”小男孩说。
“但没人知道上帝长什么样子。”老师不解地问。??
“等我画完,他们就知道了。”小男孩自信地回答。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所以,如果想让我们的孩子成功,首先就应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奋斗拼搏,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从而走向成功之路。
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都是自然界最伟大的造化。所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断发挥自身的潜力,?才能将我们生存的意义充分体现出来。
自信的力量
自信是金,自信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这样说,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是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孩子成长的精神核心是自信,如果从小就在脑子里储存下“我很笨,我不行”的定论,就会在群体生活中锁住大脑的创新思维。相反,自信产生的促动力是成功的基石,孩子有自信心,才能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拥有自信等于掌握了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美国一位著名的推销员,他的名字叫乔治·赫伯特。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他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令人兴奋的消息后,把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了乔治·赫伯特。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当时的尼克松总统后,又一名学员登上如此高的位置。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而著称于世。该学会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都会设计一道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而这道实习题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最能体现推销员的能力。
在克林顿执政期间,该学会就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八年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可是,最终直到克林顿谢任,他们还是无功而返。后来,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考虑到前8年的失败与教训,很多学员对此知难而退,个别学员甚至还认为,这道毕业实习题会和克林顿当政期间一样毫无结果。这些学员认为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少,退一万步来说,即使缺少的话,也根本不需要他们亲自购买;再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他们亲自购买,也不会正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乔治·赫伯特没有知难而退,反而是迎难而上,最后他成功了。在接受一位记者采访的时候,他是这样解释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卖给小布什总统并不不可能的,而是完全有可能的。要知道,小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处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然后,我给小布什总统写了一封信,我在信中说:
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里面长着许多矢菊树,很多都已经死掉,木质已经变得非常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这种小斧头显然太轻了,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太锋利的老斧头。而现在,我这儿正好有这样一把老斧头,它是我的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那些枯树。假若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小布什总统就给我汇来了15美元。”
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受到了布鲁金斯学会的表彰。在表彰他的时候,该学会负责人这样说:“金靴子奖已经空置了26年,这期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百万富翁,但是遗憾的是,这只金靴子并没有授予他们。原因很简单,因为学会一直在寻找一个人,寻找一个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也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的人。而今天,学会找到了,他就是……”
乔治·赫伯特的故事在世界各大网站公布之后,很多读者纷纷搜索布鲁金斯学会。他们也发现了该学会的网页上的这样一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办到,我们才失去了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办到。”
正如布鲁金斯学会的格言说的那样,一些事情本来没有那么难,就是因为我们的心中没有自信而产生畏惧心理,以至于不敢去尝试,事情才显得那么难以完成。
要鼓励孩子,让孩子有充分的自信心,让孩子去勇敢地尝试!只有这样,才能把“不可能”才能变成“可能”!
其实人生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磨难,只要心存信念,总会走出困境。只要信念在,希望就在。
一位叫林德曼的精神病学博士独自一人架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试验,并准备把付出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
林德曼博士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抱有足够的信心,就能让自己保持精神和身体健康。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注视着独舟横渡大西洋的悲壮冒险。在此之前,已经有100多位勇士相继驾舟横渡大西洋而惨遭失败,无人生还。但林德曼博士却坚持认为,这些死难者并不是从体力上败下来的,而是在精神上被打败了。他们在精神崩溃和极度的恐怖中结束了自己的一切。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林德曼博士不顾亲友们的反对,亲自进行了试验。
在航行中,林德曼博士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并多次濒临死亡的边缘,甚至他的眼前都出现了幻觉,运动感也处在麻木的状态,当时,他真体会到了绝望的感觉。但只要这个念头一升起,他就马上大声自责:“你这个懦夫,难得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成功!”一种生的希望始终支持着林德曼博士,最后终于成功了。他在回顾成功的体会时说:“我从内心深处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而这个信念在艰难中一直与我自身融为一体,自信充满了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从中,我们足以看到自信的力量。CCTV《东方之子》栏目记者采访邓亚萍时问道:“你怎么会每次都获得冠军呢?”邓亚萍举起一个大拇指,说:“我,自信!”
【培养方法】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拥有自信就意味着已成功了一半。因为拥有充分自信心的孩子往往具有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所以比一般孩子更易获得各方面的成功。
但是,比较遗憾的却是,现在缺乏自信的孩子仍随处可见。某权威媒体曾经对全国各地1000余名6~12岁孩子做过自信心的专题调查,调查表明,40%的孩子自称对自己“至少一两个方面完全丧失信心”。这些孩子有的对自己的外貌、身高、体重等生理条件没有信心,还有的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运动水平和交友本领感到悲观。而进一步的调查却证实,实际这些孩子往往不论在外貌还是能力上,都比一般孩子并不逊色。
面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1.相信孩子并鼓励孩子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我们要相信孩子,并要鼓励孩子。我们千万不要给孩子过早下定论,因为这无论如何都不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反而会让孩子偏离自信的轨道,越走越远。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在冬天砍掉了一棵枯树,可到了春天,他却惊奇地发现在树桩的周围又萌发了一圈新绿。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因为树叶掉得一片不剩,枝丫也变得光秃秃的,而且还不断地往地上落。现在我才知道,它看似枯死的躯干其实还蕴藏着活力。孩子,一定不要忘了这个教训,不要在冬天砍树。”所以,对处于逆境中的事物,决不要事先得出消极的结论。有人说,耐心等待,冬天会过去,春天就会到来。
卡耐基小的时候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与继母结婚了。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乡下的贫民区,但他的继母则来自比较富有的家庭。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他会让你防不胜防的。”
可是,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县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男孩。”继母的话让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他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就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开始和继母建立起了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她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
卡耐基14岁那年,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的打字机,并且对他说了很多鼓励的话,相信他会成为一位出色作家。他接受了继母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卡耐基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因为他亲眼看到吉姆是如何用她的热忱改善他们家庭的。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卡耐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的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所以说,最残酷的伤害是对一个人的自信心的伤害,最大的帮助是给人以能支撑起人生信念风帆的信任和赞美。
不论你的孩子现在是多么的“差”,你都要多鼓励孩子,并善于鼓励孩子,充分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在人生的长河中做到信念永存,脚踏实地,你的孩子就一定会步入成功的殿堂。在冬天看见春天,是一种常被我们忽略的智慧,希望家长能重新拾起这种智慧,并把它运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儿童最好的方法是鼓励他们的好行为。”因此我们的一句“再试试看,你一定能行”、“做得真棒”就有可能让孩子敢于藐视困难,带给孩子战胜困难的巨大勇气,就能让孩子有了精神的支柱和感情的动力重新唤回自信。我们只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自己细心的关注去激励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就能给孩子带来成功的曙光,就能让孩子找到自信的源泉。
其实,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失去很多快乐。
罗尔斯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一个贫民窟,那里的孩子打架成风、还逃学,有的孩子甚至还偷窃、吸毒,非常难管,长大了也很少有能找到体面工作的。而罗尔斯则是个例外,因为他幸运地遇到了皮尔·保罗——他的小学校长。
校长皮尔·保罗先生想尽办法劝孩子们回到课堂,劝他们不要打架,劝他们要有理想,但这些都无济于事。最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给孩子们看手相。
当罗尔斯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展开他的小手,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句话在罗尔斯幼小的心灵里发生了一次大爆炸。因为从小到大,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因为有一天奶奶说他可以成为一艘五吨重的船的船长。
从此,罗尔斯记下了这句话,并坚信它一定会是真的。从那以后。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也不再污言秽语,而总是挺直腰杆走路,很快,他竞选成为班长。在以后的40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是按照一个州长的规范要求自己。51岁时,他真的成了州长,而且是纽约州第一任黑人州长。
这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所说的那样:“自信力对于事业简直是一个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自信是人们事业成功的阶梯和不断前进的动力。在许多伟人的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超凡的自信心。他们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才敢于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从而获得最终的成功。
2.学会欣赏孩子
某中学在一堂家庭教育课进行测试时发现: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缺点普遍能一口气说上十几条,可一提到优点却支支吾吾,大多只说出一两条。这就说明我们的家长没有学会欣赏孩子。
学会欣赏孩子是很必要的,我们要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让孩子在自己欣赏的目光中成长。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还能给孩子价值感、胜任感和自信心。
??1852年的秋天,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杂志,杂志的名字叫《现代人》。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这篇小说的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对这篇小说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于是,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他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你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但是没有想到会得到著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这一下,竟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并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他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学会欣赏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欣赏孩子。欣赏孩子,孩子就会看到自身的价值,就会增强自信心,当然,各方面能力也会取得明显的进步。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孩子就会像阳光充足的小树一样,枝繁叶茂地健康成长,因为孩子吸收了自信的“营养素”。
3.给孩子传递“积极信息”
我们对孩子持有的积极的态度,对孩子树立自信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一定要学会适时抓住时机,找准孩子点滴的进步和成功,善于利用孩子心理特点,对孩子进行真诚的表扬,积极的肯定和赞赏,以及中肯的分析。给予孩子这些积极的信息就等于积累一些积极的情感,让孩子觉得自己还不错。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在我们传递给他的一次一次“积极信息”中培养起来的。?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并且连任三届。她是一个出身平民的女子,但她在重大国际和国内问题上,思路异常清晰,观点格外鲜明,立场绝对强硬,做事非常果断,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整个英国乃至欧洲,被誉为欧洲政坛上的“铁娘子”。
然而,撒切尔夫人绝非政治天才,她的性格、气质、兴趣等都深受父亲的影响,她的人生之路的成就都源于父亲培养起来的高度自信!
玛格丽特的父亲罗伯茨是一个鞋匠的儿子,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开了一个小杂货店以维持生计。她的父亲爱好广泛,热衷于参加政治选举。玛格丽特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博览了政治、历史、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籍,从小对政治就有相当多的了解。
玛格丽特的家教非常严格。她从小就被父亲要求帮忙做家务,10岁时就在杂货店站柜台。在父亲看来,他给孩子安排的工作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他坚决不允许女儿说“我干不了”或“太难了”的话,借此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进而一步步培养她的自信心。
玛格丽特在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罗伯茨先生就告诫她一定不要盲目地迎合他人。等到她上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才非常惊讶地发现:她的同学都有着比自己更为自由和丰富的生活,原来劳动、学习和礼拜之外的天地竟然如此丰富多彩。她的同学可以与他们的朋友一起在街上游玩,可以做游戏、可以骑自行车郊游。周末,他们又到春意盎然的山坡上野餐。小玛格丽特感觉一切都是那么诱人,那么令人愉快。
幼小的玛格丽特心里痒痒的,她幻想着有一天她也能和同学们一样自由自在地玩耍。终于有一天回家之后,她鼓起了勇气向充满威严感的父亲请求:“爸爸,让我也出去玩一会儿吧!”
罗伯茨非常中肯地对她说:“孩子,你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因为你的朋友或同学在做某件事情,你就也得去。你要自己决定你该怎么办,千万不要随波逐流。孩子,不是爸爸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你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得有自己的思想。现在是你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如果你想和一般人一样沉迷于游乐,那样一定会一事无成,最后你一定会后悔的。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断力,你自己做决定吧!”
听了父亲的话,小玛格丽特再也不吱声了。因为父亲的一席话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于是她想:是啊,爸爸说得很对,为什么我要跟别人一样呢?我还有很多自己的事要做呢!刚刚买回来的书我还没看完呢!
罗伯茨先生经常教育女儿要有主见,要有自己的理想,他还特别告诉女儿,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才能彰显一个人的个性,随波逐流只能让个性的光辉淹没在芸芸众生的海洋之中。这样的家庭教育培养了玛格丽特高度的自信心,独立不羁的个性使她常常有一种心理的优越感。
玛格丽特所在的学校经常请人来校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大胆提问。她不管自己的问题是幼稚还是尖锐,她总是能够满怀自信地脱口而出,这让其他的女孩子望尘莫及。要知道,她同班的那些女孩子因为怯生而不敢轻易开口,她们甚至只能是面面相觑或抬眼望着天花板。
一回到家,玛格丽特就迫不及待地向父亲汇报学校的情况,父亲非常真诚地表扬她说:“孩子,你能有今天这样的自信心,我真的很高兴,同时我也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演说家和辩论家。”
父亲对玛格丽特这种不断的“积极信息”的传递使她对自己的口才充满了自信。上中学的时候,玛格丽特是学校辩论俱乐部的成员,她演讲从不怯场。但老实说,当时玛格丽特的演讲几乎没有任何技巧而言,当然,她的演讲也就不受同学们的欢迎。但自信的玛格丽特却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她在乎的是演讲的机会,所以,一有机会她就会在台上就滔滔不绝地演讲。
有一次,因为她讲的内容一点都提不起大家的兴趣,而且她演讲的时间又很长,所以台下不时传来一阵真唏嘘声和讽刺嘲笑声。然而,玛格丽特自信好强的个性让她根本不把那些放不好的场景放在眼里,她依然毫不脸红地坚持演讲下去。甚至到最后,听她演讲的人都跑光了,而她却仍然坦然地、镇定自若地把自己想讲的话讲完才停止。她的许多同学对她这种突出个性很不理解,但她对别人的议论一点都不在意,她一直维持着独立自信、我行我素的个性。
罗伯茨先生对女儿传递的“积极信息”没有白费,培养了女儿高度的自信心,并造就了欧洲政坛上的“铁娘子”。
传递给孩子“积极信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反之,如果给孩子传递一种“消极信息”的话,那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打击伤害,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7岁的浩浩已经对作画完全丧失了兴趣,认定自己不是作画的“料”。原来,这源自3年前幼儿园老师对其所画一幅习作的随意评价,没料到这个随口而出的否定却在孩子心中生了根,使其对自己的作画能力产生了怀疑,最后做出了放弃的决定。但在此之前,他已作了几百幅画,而且其中有5幅还得过奖!
由此可见,“消极信息”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压力,会让孩子越来越不敢尝试新的事物,越来越没有信心。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注意多给孩子传递“积极信息”。
有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那就是给孩子传递的这些“积极信息”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如果孩子发现我们的“信息”在故意夸大其辞,或言不由衷,那么这份“积极信息”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自然也就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了。
4.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对于孩子来说,在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孩子能有机会为集体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在活动中感受到乐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摆脱羞怯情绪,体味到友谊和合作的美妙,结交一些好朋友。结交朋友是一种社会化的表现,它可以冲淡孩子心中深藏的自卑,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因此,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并努力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除了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之外,我们还可引导孩子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有益的集体活动,诸如打扫为生、栽种小树等。要知道,正是由于完成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孩子会觉得自己并非无用之人,成就感会油然而生,最重要的是自信心的提高。于是,成就与胜利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孩子的自信。
5.要随时巩固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在看到孩子不断因成功而取得了宝贵的自信心时,还要注意要随时不断地巩固其自信心。孩子在这样的自信心氛围中,自然也会每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巩固这种宝贵的感觉,长此下去,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形成高度自信的良性循环。
微软公司前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在给中国家长的一封信中提到:“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我小女儿小时常跟我说‘我好笨’,其实她一点都不笨,只是恶意的同学中伤。于是,我慢慢培养她的自信。我看她的日记写得很好,就夸奖她,鼓励她再多写一点。她写出兴趣后,居然自己写了一本“自传”,到处给人看,还放到了我的网站上的《个人背景》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一定不要无故挑剔孩子,否则的话,孩子刚形成的自信很快就会消失。
有一个9岁的女孩,非常喜欢拉小提琴,拉的曲子非常优美,而且,她还每天坚持练习好几个小时。另一个孩子的妈妈见此情景,对女孩的自信和努力非常好奇,就问女孩的妈妈:“你的孩子怎么这么自觉练琴呀?而且,她看上去非常喜欢拉小提琴。”女孩的妈妈微微地笑了,说:“我虽然不懂音乐,但是我懂得欣赏我的孩子,每当她练琴的时候,不论好坏,我总是对她说‘孩子,你今天弹得更好了,比昨天进步了’。我是她最忠实的听众,孩子非常喜欢拉小提琴给我听。”
另一个孩子的妈妈终于明白了。原来,她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那就是一再给孩子挑毛病,找不足,而没有像这位9岁女孩的妈妈一样去及时巩固孩子的自信心。
可见,孩子的自信心是需要随时巩固的。但是,在巩固孩子自信心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不要过分赞扬孩子,以免孩子产生骄傲情绪。只有随时地、恰当地巩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才能真正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